景区概况 |
当前位置:景区概况 >人文历史 >人文典故 |
蠡湖的传说 |
蠡湖,原名五里湖,又名漆湖,亦称小五湖,是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。地处无锡城西南10公里,面积9.5平方公里,环湖一周约21公里。蠡湖窈窕修长,柔和秀丽,犹如神秘的宝葫芦,亦如包孕万物的子宫。无论是她的形状,还是她的名字,都衍生出许多美丽的传说。 湖以蠡名,传说与春秋战国“范蠡与西施”有关。宋《寰宇记》载:“范蠡伐吴,开造蠡渎通此湖,故号曰蠡湖。”司马迁在《史记•越世家》中记载:“范蠡事越王勾践,即苦身戮力,与勾践深谋20余年,竟灭吴……,返国,范蠡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,且勾践为人,可与共患难,难与处安……,乃装其珠玉,自与其徒乘舟浮海以行,终不返。”东汉袁康《越绝书》载:“吴亡后,西施复归蠡,同泛五湖而去。”原来,范蠡与西施早就是一对知音、恋人。 相传西施姓施名夷光,出生在浙江古城诸暨浣纱溪西岸的苎萝村。当时苎萝村分东村和西村,两村都姓施,她住在西村,便叫她西施。西施从小聪明伶俐,长得如花似玉,到十三四岁,美名就传遍了诸暨四乡。春秋末年,吴越交战,越国被吴国打败,不得意只好屈膝求和,越王勾践作人质入吴,给吴王夫差当马夫三年,受尽百般凌辱。后以每年进贡十万匹罗纱、十万石稻米为约,才得以赦免。勾践回到会稽,任用范蠡为相,卧薪尝胆,发愤报仇。那时范蠡年轻英俊、足智多谋,向勾践献策:“我等一面用金帛美女,迷惑吴王;一面养精蓄锐,富国强兵,伺机而起,国耻可雪。”勾践大喜,命范蠡到民间选择美女。几经曲折,范蠡寻得西施,见其红颜素服,美貌出众,且传说这女子的母亲是“怀珠而孕,惊鸟而生”,便认定此女即是民间碧玉,巾帼英雄。西施见到范蠡,见他英才出众,气度非凡,不由心中暗喜,一番交流,就在结发石上,双双立下生死之盟。后西施奉勾践之命,委曲求全,远嫁吴王。西施在吴宫暗与范蠡同操国事,不出数年,终于帮越国打败吴国。范蠡在吴宫寻到西施,就对她说:“据我看来,越王是个只能共患难,不能同富贵的人。日后变化难料,我们还是功成告退,趁早走了吧!”西施听了范蠡的话,便跟他离开吴宫,驾着小船,来到了太湖。范蠡与西施在湖旁养鱼、养鸭,还做丝绸生意,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。 从此,这里留下了蠡河、蠡桥、仙蠡墩、马蠡港等一系列与蠡有关的传说和地名。如今,“蠡园”和“施园”犹如范蠡和西施一对情人在向世人倾诉他们深情相爱的故事。 其实,关于蠡湖之名的由来,还有另外一个美丽的传说。 相传在很远很远以前,无锡的大地上连年灾荒,田地荒芜,四乡八村的百姓,个个唉声叹气,愁容锁眉。原来这里不是干旱,这是洪涝,人们饥寒交迫,苦不堪言。此事被海龙王的小女儿知道后,决定帮助民间抗灾。龙女多次变成渔姑到太湖岸边体察民情,以便调兵遣将,结果被龙王发现,把她赶出龙宫。龙女离开龙宫后被观音接去,成为观音的右胁侍。龙女在离开龙宫之前,把为民抗灾的事交给了她的好友———“蠡”。 蠡是大蚌的化身,不仅力大无穷,而且法力无边。只要她嘴一吸,能把半个湖水吸干,嘴一吹,又能水满湖岸。虾兵蟹将都称她为“仙蠡”。蠡来到太湖,用力一吸,湖水退去一半,但湖水很快又赶了回来,淹过了湖岸。这时候蠡才明白,太湖边没有大坝,水涨水落都会旱涝成灾。蠡有治水的本领却没有筑坝的能力。于是,蠡便告知龙女,龙女则向观音求助。观音以救助众生而称名,听到蠡在太湖求助的声音,便指令天宫各路神灵和水中虾兵蟹将赶到太湖筑起大坝。为了让这里永远风调雨顺,年年太平,观音又叫这些神灵日夜监守,不得离岗。 由于春寒不分,日晒雨淋,天长地久,这些历尽艰辛的神灵便风化成一座座山峰,围成了一座天然的动物园。看湖边:鼋头渚、苍鹰渚、龙头渚、马山、龙山、象山、老虎山、獐山……,看湖中:兔山、大鸡山、小鸡山、东鸭、西鸭……那蠡呢?蠡在看到大功告成后,便变成美丽的渔姑上岸游玩。 当她来到一座山下的草棚边,看见一位长得英俊剽悍的小伙子,小伙子也为她的美貌所倾倒,两人一见钟情,便订下了百年终身。可此举触犯了天条,蠡被玉皇大帝收回天河。当蠡离开人间时,忍痛脱下了心爱的外衣,并把外衣一分两瓣,一瓣留在湖中,一瓣带回天河。每逢水涝,湖中的那瓣瓢,便把湖水泼向大海。遇到天旱,天河中的那瓣瓢,就会把天河的水洒向大地。 为了不忘蠡的恩情,人们就把湖名叫作“蠡湖”。那位深深爱着蠡姑娘的小伙子呢,原来也是仙鹿下凡,后来苦恋仙蠡,变成了偎依蠡湖的仙山,人们称它为“鹿顶山”。 |
上一页:蠡湖路桥名称的历史传说 下一页:金城湾的传说 |